“““超智慧:AI風險的最佳解答””” 讀書心得

期待又怕受傷害 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大家對人工智能(在這心得裏, 我會使用智能, 沒有用智慧, 因為從書中的敘述還是在能力的表現為主)的發展大多都聚焦在其帶來的好處, 但也有專家也不忘提醒可能會伴隨的負面影響(例如, 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後, 人類無法駕馭). 所以想從這本書看看作者的觀點為何? 坦白說, 花了蠻多時間看這本書. 因為作者跨領域且詳細解釋人工智能發展可能途徑及帶來的影響(雖然作者不喜歡使用不精準的形容詞, 但因為是預期還未發生的事), 對我來說有許多專業且抽象的敘述沒有完整理解, 我將看懂部分記錄下來. Refer from https://pixelplex.io/blog/future-of-ai/ 我在這本書看到了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 尼克.伯斯特隆姆(Nick Bostrom)是牛津大學哲學系教授, 也是該校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創始主任. 他認為超智能就是超過人的各種智能活動, 擁有各種不同專長的系統, 在此定義下都算超智能. 作者會作跨度如此大且繁瑣探討的原因是認為我們正處在技術奇點(singularity, 根據科技發展史總結出的觀點,認為人類正在接近一個使現有科技被完全拋棄、或人類文明被完全顛覆的事件點,事件點過後的事件完全無法預測. 或是書中提到的約翰.麥卡錫(1971年獲得圖靈獎)名言:一旦(人工智能)成功了,它就不叫人工智能. 如果超智能終究會來到你我生活中, 就先把可能形成的方式列出, 有哪些風險(例如人工智慧中的偏差)會伴隨而來. 趁還在發展過程中清點一下. 並加入預防風險的對策(至少要保護人類), 在超智能系統產生後,…

“““AI 科學家 李飛飛的視界之旅””” 讀書心得

不忘初心的領航員 這本書是我目前看過最滿足的一本書, 原本認為作者李飛飛博士(現任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史丹佛大學以人為本AI研究院共同院長,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及非營利組織 AI4ALL 創始人兼董事. 曾任 Google Cloud 人工智能暨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會聚焦於AI相關技術, 運用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但她還加上了一路以來的人生旅程, 與父母親的互動跟後來在美國受到許多亦師亦友的幫助, 適當的與她的職涯及研究交織寫入. 所以從這本書不但可以看到她的成長過程, 思維與韌性, 還可以她不時帶著謙卑的語氣侃侃而談她的研究成果跟連接. 書中不斷強調AI是以幫助人為目的且開發測試時要隨時檢驗模型是否有影響倫理和社會影響. 會讓人對AI的印象多了些溫度及細膩. 找自己 15歲的她隨父母親移民到美國, 有個充滿勇氣跟好奇心的父親跟對傳統束縛叱之以鼻的母親(她在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父親曾經是個電機工程師, 一家人落腳紐澤西後, 父親在台灣人開著店幫忙修理相機而母親是個收銀員. 一句英文也不會的李飛飛就開始她的美國高中生活. 她經歷過移民青少年歧視也看過同為移民的同學因暴力造成個性極大轉變. 這時出現人生中第一個貴人(高中數學老師),滿足了她在學習上的求知慾及校園生活上的安全感, 於是她可以專心於書本中(除了數學外, 老師推薦的各類書她都讀, 因為可以增加她的英文能力, 她是這麼想的). 高中時期的她在餐廳打過工, 做過清潔工也幫人遛狗,…

“““動盪”””- 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 型?讀書心得

培養韌性來面對不確定性 這本書是大家所熟知的賈德.戴蒙 (Jared Diamond)所寫. 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大家熟知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而在這本書中, 他以心理學家12種來處理人生遇到危機時可採取的方法作為開頭. 接著將此12種思維延伸到國家, 並以七個國家為例(芬蘭、日本、智利、印尼、德國、澳洲和美國), 舉出這些國家在遇到國內或國外挑戰時, 基於當時條件下, 領導人如何解決問題. 是否處理過程和此12種方法相似, 結果會有好有壞. 戴蒙輔以其豐富的歷史觀, 地緣條件, 國力強弱等. 提出其觀點. Photo by Gary Walker-Jones on Unsplash 從個人開始 作者開頭就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 如何定義”危機”, 而這所謂的“危機”在發生後, 對於這個人的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或改變. 而多大的改變或影響可以稱為”危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不管是否算是“危機”, 書中提醒了我們: 這個危機是否已經存在很久? 而我們往往在”發生”時才正視它. 先前的經驗是否可應付?…

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學習心得 part 2

談談以文字生成圖 目前輸入文字生成圖像主要生成的作法, 不是利用像素接龍(Autoregressive:一次一個像素依序的生成). 使用像素(pixel) 一個接著一個生成的方式會出現那些問題? 而哪些又是目前GAI文字生成圖像的主要模型呢? 重點摘要如下: Generated by Leonardo. AI 生成的方法 生成式人工智慧(GAI)是找出對的AI模型輔以好的資料訓練, 最終將你想呈現的, 透過文字輸入來產生不同的內容(如撰寫報告, 圖像生成、音樂生成). 而內容生成的基本單位會有所不同. 輸入文字, 生成文字(例如: 報告, 文案) 中文: 是以字(token)為單位 英文:這些App都會提供他們計算token的規則(Tokenizer). 我以ChatGPT提供的工具來舉例. 有一個單字就是一個token, 也有些是分割. 每一個token用不同顏色(空格, 標點符號也算) 輸入文字, 生成圖像: 以像素(pixel)為單位 Example: 4×4: 16…

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學習心得 part 1

創意的夥伴?競爭? 每個人對人工智慧的定義都不一樣. 有人覺得要有思考能力, 有人覺得要能計畫且執行. 所以”人工智慧”是很抽象的. 如果真的要定義人工智慧, 通常把它視為是一個目標. 而”生成式人工智慧”定義就明確許多. 可以把它視為經由複雜的處理過程, 模仿人處理過程, 產生實際的結果. 例如利用機器幫我寫個報告, 畫張圖, 寫首歌(作曲作詞)等. 換個方式來解釋, 什麼不是生成式人工智慧. 例如: 垃圾郵件篩選器, 良品瑕疵品分類等. 像這種選擇, 分類的問題就不是生成式人工智慧.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有: 報告生成, 通用型助手: ChatGPT 4o, Claude 3, Gemini 1.5 pro, LLaMA 3, etc. 範例:…

“““晶片戰爭””” 讀後心得:

從半導體歷史, 看出強權競爭與佈局 我以書中一段做為起頭, 這段是說早期(可能現在還存在)大型組織或政府需要龐大人力執行些運算的工作. 而這些有生命, 會呼吸的運算工使用計算機或試算表算出像薪資單, 銷售業績或統計所需之上下限, 變異數等工作. 這群有組織的運算工就像今日晶片的縮影. 只是這些強大晶片會進行更複雜算法且龐大計算量的工作來支援多且不同服務需求. 但是隨著摩爾定律算力增加的晶片又和國家安全有什麼樣的關係? Photo by Alexandre Debiève on Unsplash 這本書的觀點? 這本書作者克里斯. 米勒 (Chris Miller)是個教國際史的教授, 擁有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及哈佛大學歷史學學士. 很難想像這位歷史學家寫了一本有關晶片發展史. 書中並揭露美國為了保護自己利益, 如何運作策略來控制俄, 日, 韓, 中和台灣等國在晶片設計或製造上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如果你想知道晶片過去, 現在及未來扮演何種角色. 這本書肯定讓你收穫滿滿, 作者不但讓你知道晶片的發展也順帶讓你瞭解它除了在商用, 軍用外還可以決定國力的強弱. 我將書中所看到的重點分述如下. 半導體?晶片?…

“““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 讀後心得: 這本書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世界發展太快, 從火箭發射, 低軌衛星服務, 一直到罕見病毒侵襲及處理器上的電路已經用堆疊方式來縮短資料傳遞時間等. 這龐大且複雜的資訊量已經超過常人能理解的程度. 而專業需要長時間培養(學徒時間)且領域是有限的, 當面對跨領域的問題時是否能指出正確方向和做對決定? 如果想要知道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困境, 這本書會以大框架並佐以許多實例和數據讓你去思考一些新的政策是可行? 還是不可行? 這本書說了什麼? “““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的作者是瓦茲拉夫‧史密爾(Vaclav Smil), 他是科學家也是政策分析家(人口改變, 科技, 公共政策), 作者在這本書中從食物, 能源, 病毒, 基礎建設等不同面向來剖析問題, 詳細敘述人們如何處理這些議題, 議題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我將所看到重點依序寫下, 最後會加上我看完後的想法. 1. 我們前進的動力是哪些? 今日, 專家們利用新科技將累積的龐大知識運用在各個層面的服務. 現在又可利用各類生成式AI訓練出某些特殊領域的專業助手或是跨領域的通用工具. 當你我想要快速知道任何有興趣的人事物, 即使在不同的專業領域, 只要搜尋加上幾個指令(prompt)就可以跟不同的黑盒子互動並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但是對這黑盒子處理的過程, 大概只是稍微理解或是跳過. 作者指出,…

蘋果橘子經濟學: 讀後心得

眼前看到的不見得是真的 會買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很多名人推薦. 原本以為書裡會提到許多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或數據和數據間的所需的理論基礎. 但事實上我看這本書時並不會有壓力或有很難讀下去的感覺. 這本書來自李維特(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與杜伯納(知名刊物作家), 書中每個章節都以一個問題為標題各自獨立, 有些很生活, 有些很突兀(例如: 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有何共通點?). 作者很直接表達看法, 但都以數據來告訴你答案, 所給的結論真的和我所想的有很大差距. 就像書封所說, 外表看到的是蘋果經由經濟學的刀剖開後卻是橘子. Photo by Edgar Castrejon on Unsplash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一開始對這本書的印象來自二句話. 作者說, 跟大多數的書不太一樣, 此書沒有一貫性的主題, 因為他認為內容好壞才是重點. 他又說到別因為書評的推薦, 就相信這本書是本好書, 請自由自在地自行判斷. 這二句話, 讓我覺得作者很有想法, 另一方面, 這些獨立的主題, 如何讓讀者不會感覺突兀. 不過,…

ISO/IEC 15118–3: 讀後心得

Physical and data link layer requirements 電動車上路後, 充電就是車主會遇到最頻繁的活動. 所以購買電動車的考量, 除了充電站普及率, 充電的效率, 安全和便利性(至少要能跟目前加油體驗接近), 單位價格, 需充電多久, 付款方式等等一連串使用上的疑慮, 會是消費者所擔心的. 在ISO 15118–2規劃了電動車和充電樁間以TCP/IP為基礎的網路架構, 帶來了車主在充電時的便利性, 例如多元的身份識別(利用常見的刷卡, 掃碼或利用數位證書進行隨插即充(PnC)和付費), 智慧充電(車輛根據電力網狀況和充電成本來智慧安排充電時間和充電參數(電壓, 電流)等. 但讓整個溝通的起源是由基礎的硬體信號溝通(ISO 15118–3)和IEC 61851的合作而成. 尤其底層的信號都是類比的電氣訊號, 需有一機制利用類比訊號轉換成上層TCP/IP為主的網路架構(ISO/IEC 15118–2). 而為什麼需要這個轉換? 因為電動車充電站(樁)都會接到雲端, 而充電站業者利用充電站管理軟體 (CSMS)來提供授權, 計費和支付等服務. CSMS…

ISO 15118–2: 讀後心得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protocol requirements 15118 part 2就是實作的設計指引, 根據電動車和充電樁的每個功能需求依據OSI網路協定從IP層開始一層一層往上推疊所需要的資訊來完成. 標準定義了OSI layer3(含layer3)以上的設計需求, 也就是說需要與其他服務橋接部分會依賴part2來完成(例如: 充電業者擁有和運營的充電站管理系統 (CSMS) 提供授權, 計費和支付等服務等). 但整體充電過程仍需要由底層電氣訊號來發起(充電槍插入電動車, 充電參數等功能), 而15118 part3會負責此工作和底層的電氣訊號(IEC 61851)合作溝通. 我在part3會提到這二個標準是如何串起來的. refer from ISO 15118–2(橘色為此標準所處OSI layer涵蓋部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ISO 15118針對網路部分, 有新版ISO 15118–20(15118–2 2nd generation). ISO…